细读《聊斋》之《地震》:笑中也有泪-当前速递
2023-05-23 21:50:08
顶端新闻
(相关资料图)
# 顶端作家造星计划 # 淄博烧烤我所欲也,《聊斋志异》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烧烤而读《聊斋》者也。二者若可得兼,吃烧烤而就《聊斋》者也。 ——题记 《聊斋志异》虽说是小说家言,虚构成分多 ,但也不乏纪实性写作的篇章。卷一第50篇,蒲松龄以第一人称,写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戍刻,也就是公元1668年7月25日晚上8点左右,山东临淄发生大地震。当时我正在临淄西门稷门附近“学者活动中心”。一间客房之内,烛火之下,我正和表兄李笃之一边饮酒,一边高谈阔论。 忽然间,我们听见有轰轰隆隆的雷声,从东南方向传来 ,向西北方向而去 。在场的人,都很讶异害怕,不知道发生了啥事。不一会儿 ,房间里的茶几书案颠簸摇摆,饭桌上的酒杯倾倒颠覆,头顶上的屋梁檩柱,发出摧折断裂的咔嚓之声。我们面面相觑,呆呆瞪瞪,吓得面无人色。那个年代,人都没有科学精神,也没有防震意识,地震袭来,一时难以判断是什么情况。 过了好大一会儿,我们才明白,地震了!所有人惊慌失措,夺路奔逃。跑出屋来,我看见楼阁房屋倒伏下去,后又随着地面的起伏拱起来。房屋倒塌的声音和男女小孩的啼哭号叫的声音,响成一片,喧闹嘈杂,就好像大鼎里煮沸了开水。我们一个个晕晕乎乎,站都站不稳;坐在地上,随着地面抖动,东倒西歪,反转颠覆。一丈多宽的河水如倾似泼奔涌过来。满城的鸭子嘎嘎鸣叫 ,众犬旺旺狂吠,噪动异常,不止不休。 过了大概一个时辰,大地才稍稍安定下来。再看街上,男男女女赤身裸体聚集在一起,互相倾诉着未定的惊魂和恐惧的心魄,全然忘记都没穿衣服。 后来我还听说有一处水井,倾斜扭曲,连水都没办法汲了。有一户人家,房子南北转向,完全掉了个个儿。栖霞山裂了个大缝。沂水陷落下去,有一个数亩深广的坑穴。 哎呀呀,这真是非同寻常的人间奇变! 从这篇小说看,蒲松龄必定是经历了那次地震的。事实上,发生在康熙年间的这次地震,非常惨烈。据《清时期中国历史地震图集》记载,震中在莒州、郯城的山东大地震,烈度达最高级,震级达8.5级,余震六年未息。写完地震,蒲松林随手又写了一个有惊无险的小故事。 我老家临淄,有一个妇人,夜间起床解小手,回头在房门口月亮地里,看见一只狼,口里衔着他的孩子。妇人救子心切,勇气激增,与狼争夺孩子。那只狼嘴稍微一松,妇人拽着孩子夺了回来,急忙抱在怀中,狼蹲着不离开。妇人大呼小叫,快来人呐,救命啊!叫声引出左邻右舍的人聚集过来,把狼赶跑了。 妇人惊魂既定,转恐为喜,趁着孩子大难不死的高兴劲儿,指天画地,向众邻居讲述狼怎么叼走孩子,自己怎么从狼口夺子。妇人讲着讲着,借着月光,发现邻居个个目瞪口呆,表情怪异;一低头,这才觉察自己“未着寸缕”。哎呀妈呀,羞死人了,没脸见人啦!妇人抱着孩子,狂奔回屋。 各位看官,你想这蒲松龄写《地震》,前面写震情之种种,后面为甚写毫不相干的“妇人狼口夺子”的故事?调节气氛乎?买一送一乎?篇尾彩蛋乎?是,亦不是! 直到小说最后一句,才道出了蒲松龄落笔的重点。“此当与地震时男妇两忘者,同一情状也。人之惶急无谋,一何可笑!” 原来蒲松龄写《地震》不仅是为了写地震之酷烈和对人间的破坏力,还要通过细致的观察,着意描绘人在遭遇突发自然灾害时种种表现。人在惊慌急迫的情况下,要么吓傻无谋,要么忘我无所顾忌。这地震时“男女裸聚”和救子后“妇人裸述”的情状,是多么的相似,又是多么的可笑啊!不过,正如《聊斋》的主题歌中所唱,这“笑中也有泪,歌中也有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