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一号“上岗”两年 勇拓火星创多项纪录_环球快消息
2月10日,远在火星执行全球遥感科学探测任务的天问一号火星环绕器,迎来了“上岗”两周年的日子。两年来,这个来自中国的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勇拓火星创多项纪录。
2020年7月23日,我国开启首次自主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由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组成,其中,着陆巡视器又包括祝融号火星车及进入舱。2021年2月10日,天问一号环绕器成功实施制动捕获,随后进入环绕火星轨道,实现“绕、着、巡”第一步“绕”的目标,国家航天局宣布环绕火星成功。
【资料图】
从这一刻开始,天问一号环绕器正式踏入“火星职场”。作为天问一号火星环绕器的抓总研制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的研制专家介绍,天问一号火星环绕器分饰飞行器、通信器和探测器三大角色,是名副其实的“太空多面手”。
自2020年7月23日发射开始,天问一号火星环绕器扮演了飞行器的角色,背负着陆巡视器,经过深空机动、4次轨道修正,走过约4.5亿公里的路径,经过202天的“过关斩将”,顺利抵达火星。
2021年2月10日,火星环绕器到达火星,正式履职“环绕火星”岗位。按照天问一号的任务要求,火星环绕器在火星主要扮演通信器、探测器两大角色。
2021年5月15日,火星环绕器将着陆巡视器准确送入落火轨道、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火星,实现了我国首次地外行星着陆。5月22日,在火星环绕器的中继支持下,祝融号火星车成功驶离着陆平台,中国人的足迹首次踏足那颗红色星球,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实现火星巡视的国家。
火星车踏足火星后,火星环绕器为祝融号提供了近半年的中继通信后,圆满完成通信器的角色任务。
2021年11月,火星环绕器实施轨道控制,进入遥感使命轨道,正式转入探测器的角色。通过携带的7台有效载荷,环绕器对火星开展了全球遥感科学探测。
2022年6月29日,国家航天局宣布:火星环绕器获取了覆盖火星全球的中分辨率影像数据,各科学载荷均实现了火星全球探测,完成了既定科学探测任务。2022年12月29日,火星环绕器成功环火687天,完成了一个火星年的环火飞行与探测,环绕器圆满完成探测器的角色任务。
来自国家航天局的消息称,天问一号在国际上首次通过一次任务实现“绕、着、巡”三大任务目标。火星环绕器作为其“业务骨干”,创下多个“第一”,也获取了大量一手的科学数据和工程数据,为我国行星探测工程积累了宝贵经验。
航天八院专家介绍,天问一号火星环绕器配置了高分辨率相机、中分辨率相机、次表层探测雷达等7台科学有效载荷,用于实施科学探测。
在实施火星捕获前,火星环绕器使用高分辨率相机拍摄了我国首幅火星影像。在着陆火星前,火星环绕器在为期约3个月的停泊飞行中,使用高分辨率相机、中分辨率相机、矿物光谱分析仪,获取了包含预选着陆区优于1米分辨率全色影像图、宽域彩色中分辨率影像图、多光谱信息。着陆火星后,火星环绕器对真实落区、火星车巡视区域进行了成像探测,获取高分辨率影像。
进入遥感使命轨道后,火星环绕器完成了火星全球遥感探测任务,获取了覆盖火星全球的中分辨率影像数据。利用这些影像数据,我国的科研人员目前正在绘制国际先进的高分辨率火星彩色全球影像图。在环火扩展任务期间,火星环绕器实施了火卫一成像探测,获取了中国首幅火卫一图像。
除科学载荷获取的探测数据外,基于火星环绕器平台的工程数据同样取得了丰硕成果。
2021年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太阳位于火星与地球之间,火星环绕器经历了“日凌”期考验,环绕器与地球之间的无线电通信受到太阳的干扰而失去联系。利用这次机会,在国家航天局支持下,中外科学家联合,利用火星日凌期间的通信信号工程数据,获得了太阳临日空间日冕等离子体抛射速度、冕流波等细节结构、初生高速太阳风流等研究成果。
专家称,为了实现火星探测器在太空中状态的安全监测,火星环绕器配置了工程测量分系统,包含固连遥测探头、近距离遥测探头等。利用这些工程监测探头,火星环绕器完成了奔火过程中探测器全貌、火星捕获过程、着陆火星阶段着陆巡视器分离、环火飞行环绕器全貌等关键过程及状态可视化监测。
在圆满完成天问一号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后,我国行星探测工程后续任务也在紧锣密鼓地开展。《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指出,未来中国将实施小行星探测、火星采样返回、木星系探测等任务。中国航天人将继续探索,助力我国行星探测事业发展、加快推动航天强国建设。
目前,火星已迎来了春分,记者从国家航天局了解到,天问一号火星环绕器在“环绕火星”的岗位上履职,持续开展对火星多维度探测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