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搜索
聚焦

“父死娶母,兄死娶嫂”,匈奴为啥会有此陋习?古人的想法很清奇 最新消息

2023-02-05 12:50:23 娱乐有缘人

匈奴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少数民族族群,他们盘踞在我国的北方地区,并且通过不断兼并和侵占,使自己的力量不断壮大,甚至曾一度可以和中原政权抗衡。


(资料图片)

可以说从先秦时期开始,匈奴就不断和中原王朝发生矛盾和冲突,在这个过程中既有战争也有和平共处的经历。

作为北方地区的一支强大的游牧民族,由于没有接受或者抗拒中原文化的洗礼,所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种野蛮的少数民族文化。

由于这种文化充满着野性和愚昧,所以才会有“父死娶母,兄死娶嫂”的习俗,不得不说,匈奴人的脑回路实在是太清奇了。

第一、“父死娶母,兄死娶嫂”

匈奴曾经作为华夏版图上不可或缺的一个少数民族族群,虽然已经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依然是华夏民族的一份子。

据史料记载,匈奴的祖先是夏朝末帝夏桀儿子的后裔,当夏朝灭亡之时为了生存,不得不逃亡到我国北方地区聚居。

由于当时北方地区也有原生民族,所以下夏桀的后裔不断和当地民族融合,最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种群,就是历史中比较多见的匈奴。

关于匈奴的“父死娶母,兄死娶嫂”习俗,虽然看起来有一些离经叛道,但对于匈奴人而言却是特别寻常的事情。

父亲死了儿子可以娶后母为妻,兄长去世了弟弟可以和嫂子结婚。匈奴人之所以有这种奇葩习俗,一方面是为了人口繁衍,另一方面则是他们没有经过礼仪教化,还特别在意王室血统的纯正。

所以在匈奴人的传统中,后母、嫂子、弟妹等,没有血缘关系的女性,都可以成为家族男性的妻子。

另外,由于匈奴人没有所谓的礼仪概念,所以只要不是自己的亲生母亲、姊妹等,都可以纳为自己的妻子。这种习俗文化的根源,在于匈奴女性地位低下,她们被当成男人的私有物品。

第二、匈奴婚俗起源

我国拥有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可以说在这两千多年中,女性一直都处于从属地位。当时,汉族女性需要遵守三从、四德。

从婚姻角度来讲,女性从嫁给丈夫开始,就必须要从一而终,即使丈夫不幸去世也不能改嫁,说白了就是为丈夫苦守一生。

但是匈奴人却不管这一套,自己的父亲或兄弟去世后,守寡的庶母、嫂子、弟妹等,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妻子。

这里除了有将女人当做私有财产的观念之外,还有一点就是娶了庶母和嫂子之后,也可以将她们的财产据为己有。

其实,这种所谓的婚俗并非匈奴人、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独有,曾经在战国时期由于礼乐崩塌,汉族也曾出现过“烝”、“报”婚。

据《左传》中记载,“转房”、“收继”等婚俗,都是源于这个时期,古人称这两种婚俗合二为一后称为“烝报婚”。

第三、什么是“烝报婚”

“烝报婚”中的 “烝”字,指的是男性的儿子娶自己的庶妻,也可以称为儿子娶后妈;“报”字表达的则是哥哥或弟弟娶嫂子或弟妹。

这两种婚俗曾经在汉族中也比较流行,可见匈奴人“父死娶母,兄死娶嫂”,虽然看起来有悖人伦,但也是有据可依的。

“烝报婚”出现的根源其实也是男尊女卑的结果,早在封建社会中男人才是主力,无论是战争还是耕田,都需要男人去承担相关责任。

古代男性赚来的财产中有一项就是女人,包括自己的妻子或小妾等等,所以这种婚俗的症结就是女性地位低下。

所以无论是奴隶制还是封建制社会中,男人都是一个家庭中地位最高的存在,他们为了延续香火,所以才会娶妻或者小妾等等,即使去世了他的弟弟、子侄等,也不希望家族的利益被其他人侵占,所以会重新接管家族家长的位置。

在当时社会中守寡的女性,更是会沦为众人欺负的对象,所以她们为了给自己找一个靠山,才会委曲求全的嫁给家族中的其他男子,前提是不能有任何血缘关系。虽然时至今日这种婚俗已经消失了,但每当想起来的时候都会十分心酸。

结 语

早在我国古代社会时,对于中原王朝而言,匈奴族群就是一群“野人”,他们为了生存和繁衍后代,曾做出过很多违反人性和常理的事情。

我们不能简单的将其归结为民族特性,因为彼时的匈奴虽然也建立的政权,但却依然是一群小部落组成的大部落族群而已,所以肯定带有原始的野性。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